网站建设: 中企动力 长春

版权所有:延边博物馆

| 馆内动态

线上展览 ▏中国朝鲜族家庭生活民俗系列 -《朝鲜氏族统谱》

分类:
动态新闻
2023-12-06 09:22
浏览量:

      朝鲜氏族统谱》为我馆馆藏的古籍图书,书册长26厘米,宽17.5厘米,厚1.34厘米。《朝鲜氏族统谱》(以下简称“统谱”)也就是朝鲜氏族的姓氏综合谱书,该统谱于1925年在活字印刷,汉文正楷竖排。尹昌铉撰,朝鲜汉城图书株式会社东洋书院出版发行。内容有序言、凡例、目录索引、海东(朝鲜)姓氏考,附中国姓氏考(包括卞五姓、六甲姓),共140页。统谱收录了朝鲜氏族姓氏517条、中国古代姓氏1078条,详细介绍了朝鲜族各姓氏的渊源及发展过程,对研究朝鲜族社会史及朝鲜族家族源流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朝鲜族姓氏从形成、发展、演变的漫长历史过程来看,既深受中华文化影响,又有独特之处。

姓氏与本贯作为中国朝鲜族宗亲血缘的基本标志,是确定血缘系统和家族系统的重要标识,其表示形式非常具有民族传统特色,这种生活风俗在保持民族传统生活特性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文化作用。 

    姓氏是用来表明家族系统的一种标识,代表的是一个特定人物为始祖而且世世代代得到延续的单系血缘集团,姓氏在区分血族系统上,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朝鲜族的姓氏接受了汉姓的做法,采用汉字姓氏,是以父系血统为本位的一种标识。文献记载,朝鲜族的姓氏起源于封建社会初期,王公贵族为了确立其特权地位,采用了血缘关系来区分尊卑贵贱的方法给自己冠以姓氏。当时获得姓氏的主要方法有两种,一是国王沿用远古时祖先的族号;二是贵族们得到国王“赐姓”。朝鲜族姓氏有近300种,其中使用人数最多的大姓为金、李、朴、崔、郑。自从封建社会中叶开始出现数百种姓氏以后,人们发现由于许多人以同样的汉字来标记自己的姓氏,所以出现了只看姓氏就难以分辨其血缘系统的现象。历来注重血统的朝鲜族,开始研究表明血缘关系和家族系统的方法,这就是查“本贯”的方法,而“本贯”的出现,使家族血统脉路分辨变得更为清晰。

   “本贯”又称“本”或“贯乡”,是指一个姓氏的始祖初居之地或长期居住之地,或者是同姓中血缘不同人群之始祖初次定居的地方或长期居住的地方,如居住在水原(朝鲜半岛的一个地名)的豪族获得姓氏“白”,那么本贯就是“水原”,姓氏为白,两者合称为“水原白氏”。这些地名用来表示本贯时,一律采用古时候的原名。查本贯的方法出现后,朝鲜族在相互交往中的标识就有了姓氏、本贯、名字三种。其中姓氏和本贯表示家族血缘系统,名字则即可表示个人的身份又表明家族内的世次辈分。朝鲜族之所以在表示所属的亲族系统时对本贯如此重视,其主要原因在于要通过查本贯来确定是否为同一血族。这在自古就严格遵守“同一血族不婚”风俗的朝鲜族来说极为重要。这种查本贯法与以姓氏区分血族的传统方法相互结合,就形成了“同姓同本贯不婚”制。根据“同姓同本贯不婚”制,姓氏和本贯相同,通常被认为是同一血族,不能成婚,但同姓而本贯不同,则被视为血缘相异,可以成婚。随着以本贯来区分血缘系统的风俗逐渐广为普及,本贯同姓氏一道成为表明血统和家族系统的重要标识。

    随着封建社会发展,前一阶段的姓氏习俗继续得到传承,这一时期的王公贵族姓氏和平民百姓姓氏存在着尊卑贵贱的等级差别,同姓不婚等习俗贯制对人们生活的控制作用更为加强,而且姓氏的尊卑差别也更加严格,人们对姓氏是分等级的,导致出现高门望族看不起家世不显的寒门庶族现象,耻于同他们为伍,甚至不与他们通婚。在这种以姓氏论贵贱、论门第的社会氛围下,姓氏与原籍之尊贵与否,成为决定人们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这样,社会上又一次出现了修宗谱的热潮,因为宗谱是能够证明血统与门第的尊贵与正统性的主要根据。而进入近代以后,别贵姓、分士庶的旧习俗被破除,姓氏之间变得完全平等,再没有人把姓氏和社会地位加以联系,姓氏由过去的社会身份之标识,还原为中国朝鲜族传统民俗中表明一个家族的血缘系统的一种标志。

    这说明姓氏文化是发展变化的,随着社会生产力、政治、历史、制度、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发展变迁而变化。